
一、基本信息
姓名:于晓光
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寄语学生:愿你们眼中有光、脚下有风,勇敢奔赴山海,我们永远在你身后!
所获荣誉:2021年、2023年学校优秀辅导员,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防艾优秀工作者,指导启明星青年志愿服务社“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2年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五为”志愿服务100项重点项目;指导“公益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在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银奖等。
二、工作感悟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辅导员,我始终坚信“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与辅导员“立德树人”的使命天然契合。回顾与学生同行的点滴,我将感悟凝练为三个关键词:专业赋能、双向成长、温度守护。

(一)专业赋能:以社工理念深耕思政教育“责任田”
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这一视角让我在辅导员工作中更注重系统性思维。例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我借鉴“个案管理”方法,建立“一生一策”成长档案,结合专业课程、实践项目、心理状态等维度动态跟踪学生发展。在班级建设中,运用“小组工作”技巧,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性,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将社工专业知识转化为公益实践方案,指导学生获得多项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奖项。
(二)双向成长:与学生共赴一场“生命影响生命”的旅程
作为“师哥型”辅导员,我搭建“社工专业工作坊”,联动校友与在校生开展个案模拟实训;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竞赛奖项8项。当看到学生从怯场到自信答辩、从背诵理论到灵活运用“优势视角”时,我更加坚定:辅导员的使命是为青春搭建绽放的舞台。
(三)温度守护:做24小时在线的“心灵摆渡人”
社会工作注重“全人关怀”,这要求辅导员既要有“如磐石”的理性,又要有“似春水”的柔情。我始终认为“以真心换真心”,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是工作的基本准则。这些尝试让我体会到:教育需要“走新”更需“走心”,唯有以情动人,才能润物无声。
辅导员是平凡的岗位,却承载着不平凡的使命。我愿始终以社工的专业为舟,以对教育的赤诚为帆,载着学生驶向理想的彼岸,让每一段青春都能“向阳生长,向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