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按照《中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山青院党办字〔2019〕14号)、《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计划》,突出以赛带练、以赛代训,强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不断提升我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宣讲能力,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四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二、大赛时间
2019年11月
三、参赛人员
全体一线专职辅导员
四、比赛项目
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初赛为笔试,由基础知识测试和网文写作组成,复赛由案例分析和生情熟知组成,决赛由谈心谈话和理论宣讲组成。
五、赛程安排
(一)初赛(笔试)
1.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测试、网文写作,基础知识测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题型包括:单选题、不定项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辅导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党和国家以及学校出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件等。网文写作不限字数,不限文体,主要考察辅导员理论素养、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网络素养。笔试限时120分钟。
2.参赛人员:全体专职辅导员
3.要求:参赛选手应按照闭卷考试的要求,遵守考场纪律。笔试地点另行通知。
(二)复赛
1.生情熟知
内容:重点考察参赛选手对所负责学生的熟悉程度。学生情况主要包括:姓名、班级、宿舍号、家庭情况4项内容。比赛过程分大海捞针、鱼目混珠两部分进行。A:大海捞针。随机抽取参赛选手6名学生,回答这6名学生的相关信息,以答对的信息数量计算成绩。B:鱼目混珠。随机抽取参赛选手4名学生照片,与其他参赛选手的学生照片混合排列,参赛选手依次从众多照片中挑出自己的学生,并回答每个人的基本信息,以答对的信息数量计算成绩。每名学生基本信息共计10分,其中,姓名项计4分,其余3项信息每项记2分。照片与人不能对号成绩为零。
要求:参赛选手需在11月9日前提供所带学生中的100位学生信息,包含照片、学号、姓名、班级、宿舍号、家庭情况。家庭情况包括非困难家庭、困难家庭、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照片为生活照,格式为JPEG,竖版样式,不小于800K,为便于识别,建议照半身照,照片中不得有暗示性标志,照片以学号+姓名命名。
2.案例分析
内容:主要考察辅导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赛选手现场抽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本质、解决思路、实施办法及相关启示进行阐述。
要求:参赛选手现场抽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本质、解决思路、实施办法及相关启示进行阐述。限时5分钟,题目由参赛选手在候场区域提前抽取,评委现场打分。比赛结束束前1分钟,现场工作人员将会给予提示,主持人宣布时间到时必须停止比赛,否则扣分处理。
3.参赛人员:全体专职辅导员
(三)决赛
1.谈心谈话
内容:主要考察辅导员对相关政策、学生特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
要求:选手根据规定时间提前进入准备区域,抽取谈心谈话的题目,根据题目要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开展谈心谈话,限时6分钟;比赛结束前1分钟,现场工作人员将会给予提示。主持人宣布时间到时必须停止比赛。
2.理论宣讲
内容:主要考察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的学习宣传阐释能力,以及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宣传阐释能力,注重考察理论宣讲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导向性。
要求:选手提前20分钟抽题,限时6分钟;比赛结束前1分钟,现场工作人员将会给予提示。主持人宣布时间到时必须停止比赛。
3.参赛人员:初赛和复赛总成绩前50%者
六、奖项设置
大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