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新)  
   学校主页    在校学生  
队伍建设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校级工作室  >  正文
校级工作室-夏晓丽工作室
作者:毛田惠       编辑:毛田惠       复审:       终审:       来源: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发布时间:2021-06-06 14:44:35      

一、工作室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程度加深,大学生在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遇到现实与理想相冲突的情况,从而增添一系列的困扰和压力。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大学生中八成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两成大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少数学生还因为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曾对国内 600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1%的学生严重心理障碍,10%左右有焦虑、抑郁等症状,30%的学生心理有困惑。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到未来发展都起着关键影响。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也指出要“构建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可以说,心理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

从现实来看,经济管理学院目前在校生2400余人,专业层次涉及4个普通本科专业、2个校企合作专科专业、2个专升本专业、1个中英合作专业以及留学生教育,学生层次多,类型多,学生基数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几年,我院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就业、情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需求,同时心理问题学生也呈现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亟需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当前辅导员往往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心理工作中产生“有心无力”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深入研究,我们迫切希望借助辅导员工作室这个平台,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以期更好地发挥心理育人功能,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氛围,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二、已有基础

一是自2016年以来,依托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温永慧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在本学院先后开展了促进新生适应、团队凝聚力提升、人际关系拓展、学业成长,压力管理等10多个心理健康服务的专题活动,先后累计有2千余名学生在活动中收益。经过探索实践,逐步找到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点。

二是作为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温永慧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先后策划组织,创新开展了“专业方法+舞蹈元素”压力舒缓活动,“放飞自我、轻松一夏”减压活动,“青春王者”团队凝聚力提升活动,“做个受欢迎的人”人际交往提升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激发了学生自我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负责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定的科研积累:一是课题方面,2016年成功立项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方向为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方法应用研究,并通过探索实践获得开展心理工作经验,该课题于2019年10月结项。二是论文方面,先后发表《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探索》、《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中的应用探索》等文章,为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三、建设目标

   (一)建设主要内容

聚焦心理育人,针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就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困惑等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力将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方法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的方式,探索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帮助辅导员提升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发挥心理育人功能,切实提高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建设具体目标

1.打造辅导员素质提升平台,通过定期的交流、培训、实践探索、开展研究等形式,促使辅导员学会运用专业方法和技能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推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

2.打造工作研究平台,工作室的建设将紧密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才需求,发展研究式、讨论式、互动式的工作方式,通过开展专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有实效性的研究成果。计划出版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手册一部,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每年发表论文2篇。

3.培育特色品牌活动。工作室成立后将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努力打造学校辅导员工作的精品项目,力争凝练形成学院特色品牌活动至少2项。

四、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建立团队;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前期研究。

2.实施阶段:整合校内资源、进行工作研讨;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建立专家督导机制,及时总结提升。

3.总结阶段: 一是总结经验,凝练成果。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情况,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和特色品牌项目。二是发挥辐射作用。宣传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和好的工作经验及做法,扩大影响,提高工作室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度。

4.提升阶段:巩固拓展心理育人成果,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强研究其他育人体系的有效做法,大力推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特色亮点

1.举办心理素质提升训练营。针对在校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发展需求,开展团队建设、自我探索、人际沟通、压力管理、生涯规划等系列主题的培训,帮助在校大学生全面提升心理素质。

2.分层次,有重点的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按照需求群体,有重点的开展如下计划:一是学生骨干(班委、学生组织成员等)心理素质培养,如抗压能力、情绪管理、沟通交流等;二是学生党员综合心理素质提升,如角色认知,压力管理等。三是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等)心理帮扶,根据学生问题类型及时解决学生成长发展困惑。

3.打造心理成长沙龙,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定期开展实践探索、学习研究、研讨交流,提升工作室成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为辅导员们、学生提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提升个人心理素质的交流平台。   

4.聚焦心理育人方向开展工作研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模式,提升辅导员开展心理工作能力。

六、保障条件和预期效果

(一)保障条件

学院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十分支持。团队成员有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有心理学背景的专职辅导员,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强,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青年工作者”称号,1人被评为 “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等称号。此外,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能指导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

(二)预期效果

一是针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需求,整理出一本可借鉴的工作案例集;二是聚焦工作室研究方向,研究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工作做法;三是围绕研究方向,发表及撰写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课题,将实践经验成果化,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

友情链接/LINKS

联系我们

电话:0531-58997280
邮箱:xsc@sdyu.edu.cn
地址: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250103

 

Copyright©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All rights reserved.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