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建设的背景: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随之出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创业能力;2015年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而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推进创业教育。2010年4月,教育部召开第一届《高校创业教育视频会》,原陈希副部长提出: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1年3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创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委员强调: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2012年8月,教育部颁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培养创业型人才。2013年6月,教育部召开第二届《高校创业教育视频会》,部署落实《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创业教育质量。2016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前期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申报人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发现目前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现象,如:1.在理念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就理解为就是要开办多少公司,孵化多少项目,而忽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功能,也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2.在受益面上,由于创新创业类课程师资相对匮乏,同时指导比赛、实践的水平和能力有限,所以仅仅是指导老师对所带的自主创业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对系统指导,受益面太窄。3.专业融合问题,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缺乏与专业深度融合。4.学校与企业人才对接问题,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即使毕业生到了单位上也还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而大学生因为缺乏相应的职场适应能力,缺乏岗位创业的能力也就是缺乏用创新的思维、创业的心态去工作的能力。
已有基础:当前,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申报人赵新燕在学校的支持下,陆续取得了KAB创业教育讲师资格、高校创业指导师、电子商务运营师专业教师资格及高校生涯课程导师资格等,申报团队成员大都具有各类相关资格证书或受到过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在指导学生学科竞赛中拥有一定经验。
建设目标:建设一个从辅导员角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工作室。
目前主要打造三款“产品”:
1. 是大学生参赛技巧指导训练营;
2. 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实战型训练营;
3. 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培育工程。
第一款产品,将围绕指导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技巧来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同学们有了创意,但是如何组队、商业计划书的基本格式不甚了解;作品有了,但是参赛队员却不懂得将作品做好包装设计、答辩现场的注意事项、礼仪要求是怎么样的;如何更好的回答投资人或者专家的提问等等,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最后的成绩。因此,我们将围绕打造一支能够辅导学生参赛的辅导员队伍、提高学生参赛的水平和能力来打造第一款产品。
第二款产品主要是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是我们工作室的重点之一。那么这款产品注重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专业考察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实现专业育人与实践育人的双向合力,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接触校外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人士、先进理念、前沿信息、实战案例,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让创新创业理念深入内心,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与大型企业合作,邀请创新创业方面大咖与学生零距离,学习创新思维与方法,企业管理与团队合作培训,开设职场礼仪与就业面试技巧等,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当前,正在跟北京汇源集团在探讨建立双创精英社团的相关事项,我们的想法也得到了汇源董事长朱新礼的首肯,还有像是浩华地产、链家等企业也对此想法非常感兴趣。
第三款产品,我们将围绕创新创业文化培育来设计,构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创新创业文化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做好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和知识普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水平,在重要节假日设计文化教育产品,让创新创业在校园中蔚然成风,从而达到 “立德树人”的目标。
实施计划和主要举措:工作室建设实施计划与主要举措:工作室规划拥有一个20平米的办公场所。工作室将选派工作室团队成员陆续取得KAB创业教育讲师、高校创业指导师、高校创业咨询师等相关资格证书,在一年内打造出能够指导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通过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在一年内构建出完整的创业实践的模板;三年内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科竞赛成绩有明显提高。
特色和亮点:本工作室将以培养学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将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实践与专业相结合,打造学校创新创业新亮点。
保障条件:工作室团队我们选择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方面有经验有热情的八位同志来组成,他们都有创新创业意识,无论是在指导学生创业实践还是指导学生竞赛中都有着相当的能力和水平,也都参加了创新创业等的相关培训和学习。同时,我们也将紧紧依靠学校主管部门以及山东青年创业学院,集大家之力,让我们这个志同道合、情投意合、能力匹配又相互欣赏的团队,科学充满激情、不断超越自我、永不抱怨、永不放弃的做好我们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室。
预期成果:工作室将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遵循我校“教师先行”的理念,在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上下功夫,打造一支拥有一定水平的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团队,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和创业实践摸索出一套能够适用于我校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指导手册,总结提升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在实践指导中,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模板并推广,开展公益讲座,幅射多少2000人,开设训练营,幅射1000人,提升学生岗位创业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学生规划好自己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定好目标,做好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继而打造我校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呈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平台更高更广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