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公寓管理和社区文化建设
学生社区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贯彻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严格以《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标准》为依据,深入推进“五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育人体系,着力推进党建团建进社区,实现理论武装进社区、思想引领进社区、组织建设进社区、作风建设进社区、文化建设进社区,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借力信息化手段,规划和设计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大学生社区管理服务,做好疫情防治工作,线上应用结合线下管理,充分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与云计算,建立学工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为学生社区管理全方面工作“保驾护航”。建设宿管系统,整合各方管理资源,加强对宿管工作的整体把控,提升宿管工作效率;建设移动查询系统,严格管控学生住宿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规避安全风险;建设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同步实现提问筛查、日常人员出入报警等作用;优化数据对接,全面实现信息统计,支撑精细化管理,切实保障了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建有公寓楼九栋,每栋公寓楼分别以一至九号和“德、智、体、美、品、学、才、识、真”命名,十、十一号公寓仍在积极筹备建设中预计两年内投入使用。公寓楼的设计装饰都严格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标准》建设。
九栋公寓楼共计1875间标准间,11间6人间,28间活动室及25间会客室,可容纳学生15000余人。学生宿舍为标准8人间,宿舍内除了标准家具外还配备空调、卫生间等。每栋公寓楼内配有公共浴室、吹风机、洗衣机、直饮水机、售货机等公共服务设备设施。9#、10#、11#公寓还配备电梯。公寓楼的分配原则是以学院为单位,年级从低到高的集中管理模式。
为了方便学生们学习, 2#—6#公寓每层均建立一间24小时自修室,自修室内配备空调、课桌椅等,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更近、更方便的学习空间。
每栋学生公寓均建立一间党团先锋站,是为了加强和改进党建团建进学生社区工作,是党团组织作用发挥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加强党员团员日常教育管理、创新开展党团组织生活、发挥党团员作用的重要平台。
二、严格落实责任制,日常管理逐步规范
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为主任,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为成员的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其职责是统筹协调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工作。公寓管理中心落实具体事项,负责宿舍分配、调整、日常管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事务。各二级学院也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党总支副书记为组长,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小组,具体协调负责本学院学生公寓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文化建设等。
1、制定和完善公寓管理各项制度规定。近年来,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公寓管理办法》、《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制度》、《公寓卫生考核标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制度规定,统筹汇编了《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文件》,公寓各项工作依法管理、有章可依。
2、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安全工作,每年都定期召开公寓安全管理工作专题会议,与各学院之间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制。结合新生军训时机,组织新生安全教育、消防演习、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指导学生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普及消防知识、安全防范措施、自我救护知识等。每年组织至少两次的公寓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学校消防专业人员、物业服务人员及二级学院师生进行消防演练,增强广大师生预防安全事故、预防网络诈骗的实践能力。教育学生爱护消防器材或安全设施,严格管理学生使用违规电器等违禁物品。
在日常安全文明检查过程中,成立了校园文明督察队,不仅对校园文明进行督查,也对宿舍文明、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做到文明督查常态化。
3、科学统筹安排,营造良好管理氛围。学生工作处每周对全校宿舍的内务卫生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进行综合打分,不定时与各职能部门进行联合大检查;检查时段一般安排在早8点半至下午16时左右,各学院辅导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检查。
宿舍卫生成绩作为学生参与学校学年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和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依据,也作为班集体、团支部评先评优和辅导员考核等重要指标。卫生成绩未能达到标准的宿舍,将进行通报督促整改。
4、拓展管理服务渠道,加强公寓信息化建设。利用《宿舍管理综合系统》进行公寓精细化管理,与人脸识别系统实现集成和对接,掌握每栋公寓楼人员进出数据及每位学生的行动轨迹,实现出入记录、归寝考勤、陌生人报警、异常归寝预警、重点学生关注等应用功能,实现各级管理者和辅导员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查询,同时与学校访客管理系统、学生行为轨迹分析系统、学工大数据平台等业务系统对接。
通过移动端APP完成宿舍安全、卫生考评工作,解决了学校在公寓卫生和安全管理上普遍遇到的留痕难、统计难、管理难的“三难”问题。
5、完善公寓管理服务组织,形成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每栋公寓成立社区管理服务队伍,设立楼长、层长、安全员、考核员等专职服务人员,参与公寓日常管理服务,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反馈学生个人和宿舍管理信息,维护学生正当权益。
三、打造社区文化阵地,丰富公寓学生业余生活
社区文化建设注重区域文化建设与组织文化活动相结合。
1、以活动为依托,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每学年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型活动包括:“文明宿舍”评选 、“公寓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和“社区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小型活动包括在每栋公寓的党团活动站中组织的各种舍长沙龙、座谈会以及各学院组织的专场活动等,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丰富了学生的社区业余生活。
2、加强党建团建进社区,发挥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基层党建团建工作;构建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充分发挥社区、公寓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生社区内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学生党组织、社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
党团先锋站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延伸进去,既是红色教育进公寓的重要阵地,又是大学生互相沟通交流的融汇场所。学校利用党团先锋站进行宿舍安全教育的宣讲、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流行性疾病防控的宣讲、各种性质的读书会、领导干部联系宿舍沟通交流的场所、各职能部门与学生沟通的调研场所等一系列的社长沙龙活动。
四、荣誉展示
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还十分重视学习交流、理论研究和互助互学,积累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经验。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各类交流培训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各类评比竞赛活动,在活动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每年上级组织的《公寓的故事》征文评选大赛中,我校均有获得一、二、三等奖。我中心连续6年被教育厅后勤处评为“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五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多个单项荣获奖。2018年我中心获得《山东省高校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