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新)  
   学校主页    在校学生  
国防教育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防教育  >  军训  >  正文
新时代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作者:       编辑:赵琪       复审:       终审:       来源:学生工作处       发布时间:2019-12-19 19:06:46      


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了,这项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也确实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路来开创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新局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主要存在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和原因。

(一)学校普遍不重视,思想认识缺“高度”

    我曾经撰写过一些文章和国防教育方面的学术研究报告,据我了解的情况和我的分析,我认为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军训工作首要的问题是学校普遍不重视学生军训工作。可能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个看法,认为多数学校都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了学生军训工作了啊?怎么能说普遍不重视呢?但我长期在国防教育战线上工作,我认为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目前是普遍开展了,但事实上都是“认认真真搞形式,轰轰烈烈走过场”,所以我说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并没有普遍被重视,就是指形式主义太严重。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缺乏“高度”——这个高度,就是领导们没有把学生军训工作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来抓,没有把学生军训工作作为服务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来抓。只是停留在“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层面来抓。

(二)组训管理多样化,组织领导缺“机制”

目前高校学生军训的组训管理模式不统一,这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例如:有的学校学生军训是由人武部负责组织,有的是军体部负责组织,有的是由国防教育学院负责组织。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校党委领导——军训职能部门负责——各部门配合”的组训管理模式,但实际上都是临时性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生军组训管理模式,不能发挥统一管理模式的长效作用。就如同每年的学雷锋运动一样,九月来了,各高校都全力以赴搞学生军训,九月过了就再没有领导和机构管学生军训作用的发挥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领导“机制”。这个机制——应当由专门负责学生军训的领导——机构和一套运行制度来构成。目前各高校是普遍缺乏这个组织领导机制的。

(三)大纲规定难落实,法规政策缺“刚性”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军训工作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大纲规定的内容在军训中难以全面落实。大家从事学生军训工作都有体会,那就是各高校的学生军训内容是五花八门,除了队列训练普遍落实外,其他内容都是选择性训练,能搞的就搞,不能搞的就不搞;好看的搞,例如都喜欢搞阅兵;不好看的就不搞,如识图用图等;难搞的就不搞,如实弹射击。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学校确实没有条件完成部分训练内容外,主要是法规政策缺乏“刚性”要求,因而必然产生学生军训内容落实上“走样”“走形”的问题。

(四)军训力量多元化,承训力量缺“协调”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军训共性的重大问题是缺乏承训力量。所以有的高校是依托部队派遣教官进行训练,有的高校是请社会组织搞训练,有的高校是请民兵预备役训练,有的学校是组织学校退伍士兵学生组织训练,有的是依托学校的士官生组织训练。为什么承训力量如此多元化?并不是各高校不想请部队派遣教官实施训练,而是确实存在承训力量难“协调”的实际困难。有的地区驻军少或没有部队,有的高校与部队没有关系,部队实战化训练任务越来越重难以承担学生军训任务等现实问题,造成了高校学生军训力量难协调的突出问题。

(五)训练内容太滞后,方法手段缺“创新”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军训内容总体上是滞后的,主要停留在高中阶段练队列,大学期间军训依然主要是练队列。而与部队新兵训练相衔接的训练内容,虽然大纲中有规定,但由于承训部队难组织实施、高校不愿意担训练风险等原因,所以高校军训内容长期以来是滞后的。甚至我们时常怀疑,低层次的训练,其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产生训练内容滞后的原因,除了大纲更新不及时之外,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手段方法缺乏创新。高校和承训部队普遍不愿意立足现有条件创新训练手段。例如实弹射击由于条件限制,多数高校难以落实,完全可以用模拟训练来取代,但许多高校并不愿意花钱购买设备,不愿意去尝试。给学生搞些单兵战术训练并不受场地条件限制,但承训部队担心安全问题,也并不愿意多尝试。

(六)训练效果无质量,质量监测缺“标准”

    我长期从事军事理论教学和学生军训工作,最大的体会是训练效果没有质量,既不能满足部队对兵员素质的要求,也没有达到学校期望的强化学生作风、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国防观念的目的。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训练质量方面缺乏监测的标准。目前大纲和相关文件都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建立起质量监测标准体系。

(七)事故意外常发生,风险管控缺“措施”

根据每年的新闻报道,高校学生军训经常发生各种事故,家长也因此向学校索取高额赔款。所以学生军训工作经常面临意外事故的风险问题。怕风险也制约了学生军训的质量与效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军训工作缺乏风险管控措施。应当按照76号文件和新大纲的要求,尽快完善“学校-社会-个人-保险机构”等共同参与的风险管控机制。

(八)训练情况难问责,督察奖惩缺“力度”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军训到底落实得好不好,实际上是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评估和问责的。即使有检查督导,也只是停留在检查是否完成了军训层面,而对训练科目是否落实、训练效果如何并没有严格进行评估,更没有问责。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督察奖惩缺乏力度,比如说没有通报制度、没有对学校领导的奖惩措施。如果长期缺乏有力度的督察奖惩措施,不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严格的问责制度,军训必定是难以提高质量与效益的。

(九)舆论褒贬差异大,宣传报道缺“氛围”

    现在社会上对于高校学生军训的宣传报道,负面信息较多,正能量的相对缺乏。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宣传报道缺乏“氛围”——这个氛围,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军训的舆论管控不力上。应当出台相关的宣传规定,对学生军训宣传报道要加强舆论管控,让全社会形成关心学生军训、支持学生军训、理解学生军训的良好氛围。

(十)作风素质难养成,顶层设计缺“课程”

我们都有个共同的认识,每年高校对新生进行学生军训,在军训期间学生都有良好的作风,能吃苦耐劳。但是军训过后,再也看不到学生身上有军人风采,再也看不到学生有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气神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本人认为是学生军训缺乏顶层设计的“课程”,如果学生军训只是搞短暂的“活动”,而不是一门长期性的“课程”,就必然带来学生军训的无效果、无质量。

二、创新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基本思路

    鉴于以上十个方面的问题和原因,我个人认为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创新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一)立起学生军训的“风向标”

新时代学生军训工作要开创新格局,切实达到大纲规定的立德树人、为部队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首先得树立起学生军训的“风向标”——这个风向标,就是学生军训是国家培养人才和高素质兵员的战略性工程,而不是一项年度性的工作。要从制度设计上解决四个定位:第一,始终将国防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来抓;第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第三,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塑民族精神;第四,围绕立德树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筑牢学生军训的“制度网”

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不能靠发文件强调、不能寄托于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也不能长期依赖国防教育工作者的情怀,而要筑牢学生军训工件的“制度网”——也就是要建立起领导责任制度、管理运行机制、质量监测机制、评估问责机制等多位一体的制度体系。要通过制度来把学生军训工作变成不得不干、必须干好、不干好要负法律和行政责任的工作,这样才能把学生军训真正变成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

(三)探索学生军训的“新模式”

要鼓励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及部队,勇于探索新时代学生军训工作的“新模式”——例如:组训模式上,可以探索基地化训练模式、错峰训练模式、自训模式;承训力量上,可以探索部队派遣教官、高校组建学生预备役连(国旗班)、依托专业性民间训练机构,等等;训练手段与方法上,可以探索模拟仿真训练,把射击、武器装备操作在模拟仿真环境和平台上来进行,切实把模拟仿真训练作为学生军训的必须内容、必须环节和必须手段。甚至应当切实按照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的关于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和支持国防教育的要求,探索依托民间力量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学生军训模式。虽然这与76号文件和大纲的要求不符合,但却是符合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要求的做法。

(四)打好学生军训的“组合拳”

    学生军训,除了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之外,各高校还应当结合学校特色,开展经常性的特色军训,打好“规定动作”和“特色动作”的组合拳。例如浙江海洋大学开展的海岛野外生存训练、海上军事科目训练等。

(五)搭好学生军训的“大舞台”

    学生军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成人成长的大舞台,应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既有共同科目的训练,也有自选科目的训练;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军训也是一个育人的大舞台,应当搭建起长期训练的舞台,让学生可以在校期间,自修一些军事类或军事体育类的课程;学生军训对于民间力量来说,也是一个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大舞台,应当出台措施,鼓励民间力量承接和开展各种学生军训任务,作为高校学生军训的有益补充。

(六)探索学生军训“新课程”

我认为这应当是今后我们重点探索的一个学生军训措施。对于高校来说,学生军训是育人的重要舞台和重要手段,不应当是搞学生军训“活动”,九十月大搞,其他时间不搞。应当把学生军训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像体育课程一样,由许多具体的课程构成,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完成必修的军事训练课程,又要完成一定学分的选修军训课程。把军训作为课程来建设,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有利于军训效果的提升和强化。如果把军训作为学校课程来建设,部队只需要训练教师和教官队伍,而由学校教师与教官来全程组织学生军训课程。因此,搞军训课程建设,可能是解决高校学生军训难题的根本途径。

 

友情链接/LINKS

联系我们

电话:0531-58997280
邮箱:xsc@sdyu.edu.cn
地址: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250103

 

Copyright©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All rights reserved.2019